![]() 洗髮精組成物
专利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洗髮精組成物,其具有優異之褪色抑制效果及使用感。本發明之洗髮精組成物,其特徵為含有:(i)屬於胺基乙磺酸衍生物型界面活性劑之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ii)屬於烷基醯胺甜菜鹼型界面活性劑之兩性界面活性劑、(iii)陽離子性整髮型聚合物、及(iv)含4級銨基之矽化胺甲酸酯系聚合物。 公开号:TW201302235A 申请号:TW101118477 申请日:2012-05-24 公开日:2013-01-16 发明作者:Tsunayuki Ishimori;Takahiro Yamashita 申请人:Shiseido Co Ltd; IPC主号:A61K8-00
专利说明:
洗髮精組成物 本申請之專利,對在2011年5月25日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第2011-116992號主張優先權,在此特別聲明。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洗髮精組成物,特別是對染髮之褪色抑制效果及使用感方面之改善。 近年來,氧化染料已廣泛地利用在頭髮之染髮方面。但對頭髮之染髮各個人主要的煩惱,卻在於染色之維持不佳,染色後通常經過一個月左右即會明顯地褪色,因此不頻繁地重複染色,即無法保持美麗的髮色。氧化染料之褪色,已知係在洗髮等之時因水滲透入毛髮內部,使吸收進入毛髮內部之染料洗出而引起,因此需要有對染髮具有褪色抑制效果的洗髮精及整髮劑等。 專利文獻1中,係揭示一種調配矽化胜肽-矽化合物共聚組成物,而具有褪色抑制效果的洗髮精。專利文獻2中,揭示一種含有親油性陽離子界面活性劑及固醇類,而具有褪色抑制效果的護髮劑(treatment)。然而,該等任一者的效果均不充分,並無法令人確實感覺到對髮色保持的效用。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4-31536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3-176214號公報 同時,在以氧化染料染髮時,由於伴隨脫色對毛髮之損傷在染色後又會發生或多或少的磨損及硬化。因此,染色後之毛髮,在洗髮精沖洗時其柔順及毛髮彈性的差異,會有比通常之毛髮感覺更為強烈的傾向。因此,經過染髮之毛髮所使用的洗髮精,不僅須調配具有高褪色抑制效果的成分,亦希望具有促進該成分之效果,且較通常洗髮精中所調配之物具有更優越之柔順及彈性等使用感的成分。 然而,對於所調配之具有褪色抑制效果的成分,可增加其效果,且使用感顯著更佳之成分的構成,目前仍未能得到。 本發明鑑於上述課題,目的在提供褪色抑制效果及使用感優異之洗髮精組成物。 為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人等經刻意檢討之結果,發現含4級銨基之矽化胺甲酸酯(silylated urethane)系聚合物,可大幅抑制洗髮後染髮之褪色,且對該成分併用特定之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及兩性界面活性劑、及陽離子性整髮型聚合物,可使前述褪色抑制效果更為提高,並可使染色後之毛髮具有優異之使用感,而完成本發明。 亦即,本發明之洗髮精組成物,其特徵為含有(i)屬於胺基乙磺酸衍生物型界面活性劑之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ii)屬於烷基醯胺甜菜鹼型界面活性劑之兩性界面活性劑、(iii)陽離子性整髮型聚合物、及(iv)0.01至1質量%之含4級銨基之矽化胺甲酸酯系聚合物。 同時,前述洗髮精組成物中,(iii)陽離子性整髮型聚合物,以含由氯化三甲胺丙基丙烯醯胺/二甲丙烯醯胺共聚物、及丙烯酸/丙烯酸甲酯/氯化甲基丙烯醯胺丙基三甲銨共聚物中選擇之1種以上為佳。 又,前述洗髮精組成物中,以(i)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之調配量為1至20質量%,且(ii)兩性界面活性劑之調配量為1至20質量%較佳。 同時,前述洗髮精組成物中,又以(iii)陽離子性整髮型聚合物之調配量為0.01至2質量%較佳。 藉由本發明,可得到對染色後的毛髮之褪色抑制效果、及沖洗時柔順及彈性的使用感優異之洗髮精組成物。發明之實施形態 以下,再對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詳細說明。 本發明之洗髮精組成物含有:(i)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ii)兩性界面活性劑、(iii)陽離子性整髮型聚合物、及(iv)含4級銨基之矽化胺甲酸酯系聚合物。 以下即先對各成分加以說明。 (i)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 本發明中所調配之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就賦予組成物沖洗時良好之使用感(柔順及彈性)、且提高含4級銨基之矽化胺甲酸酯聚合物的褪色抑制效果之點而言,特別可使用胺基乙磺酸衍生物型界面活性劑。 胺基乙磺酸衍生物型界面活性劑之例,可例舉如下述通式(I)所示之N-醯基胺基乙磺酸鹽。 上述通式(I)中,R表示直鏈或分支狀烷基,其碳數以10至18為佳,12至14更佳。X1表示氫原子或甲基。X2係除氫原子之外,可例舉如:鹼金屬、鹼土金屬、銨、低級烷醇胺陽離子、低級烷胺陽離子、鹼性胺基酸陽離子。 如上述之N-醯基胺基乙磺酸鹽之例,可例舉如:N-月桂醯基胺基乙磺酸、N-肉豆蔻醯基胺基乙磺酸、N-月桂醯基甲胺基乙磺酸鈉、N-肉豆蔻醯基甲胺基乙磺酸鈉、N-硬脂醯基甲胺基乙磺酸鈉、椰子油脂肪醯基甲胺基乙磺酸鈉、棕櫚醯基甲胺基乙磺酸鈉、椰子油脂肪醯基胺基乙磺酸鈉等。 除上述之外,胺基乙磺酸衍生物型界面活性劑之例,又可例舉如:胺基乙磺酸共軛膽酸(conjugated bile acid)或其鹽等。 本發明中,以使用其中之N-月桂醯基甲胺基乙磺酸鈉及椰子油脂肪醯基甲胺基乙磺酸鈉為佳。 又,此等胺基乙磺酸衍生物型界面活性劑,可單獨或以2種以上組合使用。 本發明之洗髮精組成物中上述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即胺基乙磺酸衍生物型界面活性劑之調配量,只要為可發揮作為洗髮精通常之洗淨效果的量即可,並無特別之限定,惟在使用感及褪色抑制效果方面,相對於組成物,以1至20質量%較佳,3至12質量%更佳。在前述調配量未達1質量%時,作為洗髮精之使用感不足。又,胺基乙磺酸衍生物型界面活性劑,因其洗淨力提高,在調配量高於20質量%時,不只使用感,亦有降低褪色抑制效果之傾向。 (ii)兩性界面活性劑 本發明中所調配之兩性界面活性劑,就賦予組成物沖洗時之使用感(柔順及彈性)、且提高含4級銨基之矽化胺甲酸酯聚合物之褪色抑制效果之點而言,特別可使用烷基醯胺甜菜鹼型兩性界面活性劑。 烷基醯胺甜菜鹼型兩性界面活性劑之例,可例舉如下述通式(II)、(III)所示者。 上述通式(II)及(III)中,R表示直鏈或分支狀烷基,其碳數以8至18為佳,12至14更佳。 上述烷基醯胺甜菜鹼型兩性界面活性劑之例,可例舉如:月桂基二甲胺乙酸甜菜鹼、棕櫚籽油醯胺丙基二甲胺乙酸甜菜鹼、椰子油脂肪酸醯胺丙基甜菜鹼等,此等可單獨或2種以上組合使用。本發明中特別以椰子油脂肪酸醯胺丙基甜菜鹼為佳。 本發明之洗髮精組成物中之(ii)兩性界面活性劑,即烷基醯胺甜菜鹼型兩性界面活性劑之調配量,只要為可發揮作為洗髮精通常之洗淨效果的量即可,並無特別之限定,由使用感及褪色抑制效果方面而言,相對於組成物,以1至20質量%較佳。前述調配量未達1質量%時作為洗髮精之使用感不足;調配量高於20質量%時,使用感/褪色抑制效果均會有降低之傾向。 (iii)陽離子性整髮型聚合物 本發明中所調配之陽離子性整髮型聚合物,可使用通常在毛髮化妝材料中作為整髮劑成分使用之陽離子性聚合物。此類聚合物之例,可例舉如:源自天然多醣類之半合成品:陽離子化纖維素、陽離子化刺槐豆膠、陽離子化關華豆膠、陽離子化澱粉等;及合成品:二(烯丙基)四級銨鹽之均聚物、二(烯丙基)四級銨鹽/丙烯醯胺共聚物、四級化聚乙烯吡咯烷酮衍生物、聚二醇聚胺縮合物、三氯乙烯咪唑鎓/乙烯吡咯烷酮共聚物、羥乙基纖維素/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共聚物、乙烯吡咯烷酮/四級化二甲基胺乙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聚乙烯吡咯烷酮/烷基胺丙烯酸酯共聚物、聚乙烯吡咯烷酮/烷基胺丙烯酸酯/乙烯己內醯胺共聚物、乙烯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醯胺丙基氯化三甲銨共聚物、烷基丙烯醯胺/丙烯酸酯/烷基胺烷基丙烯醯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己二酸/二甲基胺羥丙基乙烷三胺共聚物等,此等均可使用於本發明中,惟在可更提高沖洗時之使用感(柔順及彈性)之點方面,特別以使用含有如下述通式(IV)所示之構造的陽離子性聚合物為佳。 上述通式(IV)中,R表示可具有由1至3級胺基、4級銨基、羥基所形成之群中選擇之基的碳數1至3之烷基。又,X-表示使上述構造為電中性之數的1價陰離子。 上述中,1級胺基表示-NH2、2級胺基表示-NHR1、3級胺基表示-NHR2R3、4級銨基表示-N+ R4R5R6,其中R1至R6各為碳數1至3之烷基,即:甲基、乙基、丙基之任一者。 「可具有由1至3級胺基、4級銨基、羥基所成之群組中選擇之基的碳數1至3之烷基」之例,可例舉如:甲基、乙基、丙基、羥甲基、羥乙基、羥丙基、羥丙三甲銨基(-CH2CH(OH)CH2N+(CH3)3)、羥丙基二甲胺基(-CH2CH(OH)CH2N(CH3)2)、羥丙單甲胺基(-CH2CH(OH)CH2NHCH3)、羥丙胺基(-CH2CH(OH)CH2NH2)、羥丙三乙銨基(-CH2CH(OH)CH2N+(CH2CH3)3)、羥丙二乙胺基(-CH2CH(OH)CH2N(CH2CH3)2)、羥丙單乙胺基(-CH2CH(OH)CH2NHCH2CH3)、羥丙三丙銨基(-CH2CH(OH)CH2N+(CH2CH2CH3)3)、羥丙二丙胺基(-CH2CH(OH)CH2N(CH2CH2CH3)2)、羥丙單丙胺基(-CH2CH(OH)CH2NHCH2CH2CH3)、三甲丙銨基(-CH2CH2CH2N+(CH3)3)、二甲丙胺基(-CH2CH2CH2N(CH3)2)、甲丙胺基(-CH2CH2CH2NHCH3)、丙胺基(-CH2CH2CH2NH2)、羥乙三甲銨基(-CH(OH)CH2N+(CH3)3)、羥乙二甲胺基(-CH(OH)CH2N(CH3)2)、羥乙單甲胺基(-CH(OH)CH2NHCH3)、羥乙胺基(-CH(OH)CH2NH2)、羥乙三乙銨基(-CH(OH)CH2N+(CH2CH3)3)、羥乙二乙胺基(-CH(OH)CH2N(CH2CH3)2)、羥乙單乙胺基(-CH(OH)CH2NHCH2CH3)、羥乙三丙胺基(-CH(OH)CH2N+(CH2CH2CH3)3)、羥乙二丙胺基(-CH(OH)CH2N(CH2CH2CH3)2)、羥乙單丙胺基(-CH(OH)CH2NHCH2CH2CH3)、三甲乙銨基(-CH2CH2N+(CH3)3)、二甲乙胺基(-CH2CH2N(CH3)2)、單甲乙胺基(-CH2CH2NHCH3)、乙胺基(-CH2CH2NH2)、羥甲三甲銨基(-CH(OH)N+(CH3)3)、羥甲二甲胺基(-CH(OH)N(CH3)2)、羥甲單甲胺基(-CH(OH)NHCH3)、羥甲胺基(-CH(OH)NH2)、羥甲三乙銨基(-CH(OH)N+(CH2CH3)3)、羥甲二乙胺基(-CH(OH)N(CH2CH3)2)、羥甲單乙胺基(-CH(OH)NHCH2CH3)、羥甲三丙銨基(-CH(OH)N+(CH2CH2CH3)3)、羥甲二丙胺基(-CH(OH)N(CH2CH2CH3)2)、羥甲單丙胺基(-CH(OH)NHCH2CH2CH3)、三甲甲銨基(-CH2N+(CH3)3)、二甲甲胺基(-CH2N(CH3)2)、單甲甲胺基(-CH2CH2NHCH3)、甲胺基(-CH2NH2)。 本發明中,R特別以甲基、羥丙三甲銨基為佳。 X-之較佳之1價陰離子之例,可例舉如:氯、溴、碘等鹵素原子,硫酸氫甲酯、硫酸氫乙酯等離子。又,前述陰離子之數目,可依照式(IV)中之陽離子數目,以使其為電中性而設定。 如上述式(IV)所示之構造,可例舉如以:氯化甲基丙烯醯胺丙三甲銨(MAPTAC)、丙烯醯胺丙三甲銨(AAPTAC)等作為構成單體,藉由單獨聚合、或者與一般之乙烯系或丙烯系單體等共聚,導入為聚合物之側鏈。在為共聚物時,具有式(IV)所示構造之構成單體,以莫耳比計可含有1%以上,10%以上更佳。 具有式(IV)所示構造之陽離子性聚合物之例,可例舉如:氯化甲基丙烯醯胺丙三甲銨聚合物;丙烯醯胺/氯化甲基丙烯醯胺丙三甲銨共聚物;丙烯酸/丙烯酸甲酯/氯化甲基丙烯醯胺丙三甲銨共聚物;氯化三甲胺丙丙烯醯胺/二甲丙烯醯胺共聚物;聚季銨鹽(polyquaternium)-74(丙烯酸/氯化甲基丙烯醯胺丙二甲銨/羥丙三甲銨共聚物),可適當以其1種或2種以上使用。 前述化合物之市售品之例,可例舉如:Merquat 2001及Merquat 2003(Nalco日本公司製造),達斯利克C-822(日本三菱化學公司製造)、聚季銨鹽-74(日本Rhodia公司製造)等。 本發明中,(iii)陽離子性整髮型聚合物方面,特別以含氯化三甲胺丙甲基丙烯醯胺/二甲丙烯醯胺共聚物、及丙烯酸/丙烯酸甲酯/氯化甲基丙烯醯胺丙三甲銨共聚物之1種或2種以上為佳。 本發明之洗髮精組成物中(iii)陽離子性整髮型聚合物的調配量,只要為可發揮作為洗髮精通常之整髮效果的量即可,並無特別之限定,惟由對染色後毛髮之使用感可更提高之點方面,以對組成物為0.01至2質量%較佳,0.02至1質量%更佳。前述調配量不足0.01質量%時,或超過2質量%時,會使沖洗時之柔順及彈性不足。 (iv)含4級銨基之矽化胺甲酸酯聚合物 含4級銨基之矽化胺甲酸酯系聚合物,只要為胺甲酸酯系聚合物中具有至少1個4級銨基、及至少1個具有反應性矽基之化合物即可。反應性矽基之例,可例舉如:水解性矽基及矽醇基。 本發明中含4級銨基之矽化胺甲酸酯系聚合物方面,以其中再含相對於下述成分(A)、成分(B)、及成分(C)之構成單位,且前述成分(C)由來之3級胺部位為4級銨離子化之胺甲酸酯系聚合物的異氰酸酯末端,與下述成分(D)鍵結形成尿素鍵結之構造的化合物為佳。 成分(A):聚異氰酸酯化合物 成分(B):聚醇化合物 成分(C):含2個以上羥基之3級胺化合物 成分(D):如下述式(d1)、(d2)或(d3)所示之含酯改質胺基之烷氧矽烷 (上述式中,R1、R2表示相同或不同之烷基;R3、R4表示相同或不同的可具有取代基之伸烷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伸芳基。R5表示烷基、環烷基、芳基或芳烷基;R6表示氫原子或-COOR6’,且R6’表示烷基。m表示1至3之整數。m為1時,2個R2可相同亦可不同。m為2以上之整數時,2個以上之R1O-基可相同亦可不同)。 上述含4級銨基之矽化胺甲酸酯系聚合物,至少可藉由下述步驟(1)、(2)、(3)合成。 步驟(1):使上述成分(A)、成分(B)、及成分(C)反應而合成胺甲酸酯系聚合物之步驟 步驟(2):使源自成分(C)之3級胺部位4級銨化之步驟 步驟(3):使胺甲酸酯系聚合物的異氰酸酯末端與上述成分(D)反應之步驟 [成分(A):聚異氰酸酯化合物] 成分(A)係只要為分子內至少含2個異氰酸酯基之化合物即可,例如:脂族聚異氰酸酯、脂環聚異氰酸酯、芳族聚異氰酸酯、芳脂族聚異氰酸酯等。 脂族聚異氰酸酯之例,可例舉如:1,3-三亞甲二異氰酸酯、1,4-四亞甲二異氰酸酯、1,3-五亞甲二異氰酸酯、1,5-五亞甲二異氰酸酯、1,6-六亞甲二異氰酸酯、1,2-丙二異氰酸酯、1,2-丁二異氰酸酯、2,3-丁二異氰酸酯、1,3-丁二異氰酸酯、2-甲基-1,5-七亞甲二異氰酸酯、3-甲基-1,5-五亞甲二異氰酸酯、2,4,4-三甲基-1,6-六亞甲二異氰酸酯、2,2,4-三甲基-1,6-六亞甲二異氰酸酯、2,6-二異氰酸酯己酸甲酯、離胺酸二異氰酸酯等之脂族二異氰酸酯等。 脂環聚異氰酸酯之例,可例舉如:1,3-環戊烷二異氰酸酯、1,4-環己烷二異氰酸酯、1,3-環己烷二異氰酸酯、4,4’-亞甲基雙(環己異氰酸酯)、甲基-2,4-環己烷二異氰酸酯、甲基-2,6-環己烷二異氰酸酯、1,3-雙(異氰酸酯甲基)環己烷、1,4-雙(異氰酸甲酯)環己烷、異佛酮二異氰酸酯(IPDI)、降莰烷二異氰酸酯等脂環二異氰酸酯等。 芳族聚異氰酸酯之例,可例舉如:間苯二異氰酸酯、對苯二異氰酸酯、2,4-甲苯二異氰酸酯、2,6-甲苯二異氰酸酯、萘-1,4-二異氰酸酯、萘-1,5-二異氰酸酯、4,4’-二苯二異氰酸酯、4,4’-二苯醚二異氰酸酯、2-硝二苯-4,4’-二異氰酸酯、2,2’-二苯丙烷-4,4’-二異氰酸酯、3,3’-二甲二苯甲烷-4,4’-二異氰酸酯、4,4’-二苯丙烷二異氰酸酯、3,3’-二甲氧二苯-4,4’-二異氰酸酯等芳族二異氰酸酯等。 芳脂族聚異氰酸酯之例,可例舉如:1,3-苯二甲二異氰酸酯、1,4-苯二甲二異氰酸酯、ω,ω’-二異氰酸酯-1,4-二乙苯、1,3-雙(1-異氰酸酯-1-甲基乙基)苯、1,4-雙(1-異氰酸酯-1-甲基乙基)苯、1,3-雙(α,α-二甲異氰酸酯甲基)苯等芳脂族二異氰酸酯等。 此外,又可列舉如:由前述脂族聚異氰酸酯、脂環聚異氰酸酯、芳族聚異氰酸酯、芳脂族聚異氰酸酯而得之二聚物及三聚物、反應生成物或聚合物(如:二苯甲烷二異氰酸酯之二聚物及三聚物、三羥甲丙烷與苯甲二異氰酸酯之反應生成物、三羥甲丙烷與六亞甲二異氰酸酯之反應生成物、聚亞甲聚酚異氰酸酯、聚醚聚異氰酸酯、聚酯聚異氰酸酯等)等。 本發明中之成分(A),其中以使用:1,6-六亞甲二異氰酸酯、4,4’-亞甲基雙(環己異氰酸酯)、1,3-雙(異氰酸甲酯)環己烷、1,4-雙(異氰酸甲基)環己烷、異佛酮二異氰酸酯(IPDI)、2,4-苯甲二異氰酸酯、2,6-苯甲二異氰酸酯、4,4’-二苯甲烷二異氰酸酯、1,3-苯二甲二異氰酸酯、1,4-苯二甲二異氰酸酯、降莰烷二異氰酸酯、1,3-雙(α,α-二甲異氰酸甲基)苯等為佳。此等可單獨或2種以上混合使用。使用脂族聚異氰酸酯可得到變色少之樹脂。 [成分(B):聚醇(polyol)化合物] 成分(B),只要為含2個以上羥基之化合物即可,其例可例舉如:多元醇、聚醚聚醇、聚酯聚醇、聚碳酸酯聚醇、聚烯聚醇、聚丙烯聚醇、3元以上之多元醇的聚環氧烷加成物或其末端羥基經封端之衍生物、蓖麻油等。本發明中之成分(B),其中由製造時之操作較為容易方面,以聚醚聚醇、聚酯聚醇、聚碳酸酯聚醇、3元以上之多元醇的聚環氧烷加成物或其末端羥基經封端之衍生物所選擇之化合物為佳。 前述聚醚聚醇之例,可例舉如: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四亞甲醚二醇(PTMG)等聚烷二醇;環氧乙烷-環氧丙烷共聚物等含複數環氧烷(環氧烷-其他之環氧烷)之共聚物等。本發明中,亦可使用商品名「PTMG 2000」(日本三菱化學公司製造)等之市售品。 前述聚酯聚醇,如使用:多元醇與多元羧酸之縮聚物;環酯(內酯)之開環聚合物;多元醇、多元羧酸及環酯之3種成分所成之反應物等。此等可單獨亦可2種以上混合使用。 前述多元醇之例,可例舉如:乙二醇、二乙二醇、丙二醇、二丙二醇、三亞甲二醇、1,4-四亞甲二醇、1,3-四亞甲二醇、2-甲基-1,3-三亞甲二醇、1,5-五亞甲二醇、新戊二醇、1,6-六亞甲二醇、3-甲基-1,5-五亞甲二醇、2,4-二乙基-1,5-五亞甲二醇、丙三醇、三羥甲基丙烷、三羥甲基乙烷、環己烷二醇類(1,4-環己烷二醇等)、雙酚類(雙酚A等)、醣醇類(木醣醇、山梨醣醇等)等。多元羧酸之例,可例舉如:丙二酸、順丁烯二酸、琥珀酸、戊二酸、巳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二碳烷二酸等脂族二羧酸;1,4-環己烷二羧酸等脂環二羧酸;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鄰苯二甲酸、2,6-萘二羧酸、對苯二羧酸、苯三甲酸等芳二羧酸等。又,環酯之例,可例舉如:丙內酯、β-甲基-δ-戊內酯、ε-己內酯等。 前述聚碳酸酯聚醇之例,可例舉如:多元醇與二氯化羰(phosgene)之反應物;環狀碳酸酯之開環聚合物等。此等可單獨或以2種以上混合使用。多元醇與二氯化羰之反應中所使用之多元醇方面,可例舉如與前述多元醇之例相同之例。前述環狀碳酸酯之例,可例舉如:碳酸乙二酯、碳酸三亞甲基酯、碳酸四亞甲基酯、碳酸六亞甲基酯等碳酸烷基酯等。此外,本發明中之聚碳酸酯聚醇,只要為分子內具有碳酸酯鍵結,且末端為羥基之化合物即可;亦可為具有碳酸酯鍵結與酯鍵結者。 前述3元以上多元醇之聚環氧烷加成物或其末端羥基經封端之衍生物,可例舉如:3元以上多元醇所含之羥基之1個,經加成聚環氧烷而得到之化合物或該加成物末端之羥基經甲基、乙基等烷基或乙醯基、苯甲醯基等醯基所封端之衍生物。 前述3元以上多元醇之例,可例舉如:三羥甲基丙烷、三羥甲基乙烷、丙三醇、季戊四醇、木醣醇、山梨醣醇等。此等可單獨或2種以上混合使用。本發明中,係以三羥甲基丙烷、三羥甲基乙烷為佳。 又,前述聚環氧烷之例可例舉如含單一環氧烷之環氧烷衍生物、含複數環氧烷(環氧烷-其他之環氧烷)之共聚物。因此,前述環氧烷之例,可例舉如:環氧乙烷、環氧丙烷、環氧丁烷、環氧異丁烷、1-環氧丁烷、2-環氧丁烷、三甲基環氧乙烷、四亞甲基氧化物、四甲基環氧乙烷、丁二烯單氧化物、環氧辛烷等碳數2至8之環氧烷;以及二戊烷環氧乙烷、二己烷環氧乙烷等脂族環氧化物;三亞甲基氧化物、四亞甲基氧化物、四氫呋喃、四氫吡喃、環氧辛烷等脂環環氧化物;苯乙烯氧化物、1,1-二苯環氧乙烷等芳族環氧化物等。本發明中之聚環氧烷,其中在水分散安定性較佳之點方面,以含:環氧乙烷、環氧丙烷等碳數2至4之環氧烷為佳,特別以含環氧乙烷更佳。 本發明中3元以上多元醇之聚環氧烷加成物或其末端羥基經封端之衍生物之例,可例舉如:三羥甲基丙烷單(聚環氧乙烷甲醚)、三羥甲基丙烷單(聚環氧乙烷乙醚)等三羥甲基丙烷單(聚環氧烷烷醚);聚氧伸乙基山梨醣醇酐單月桂酸酯、聚氧伸乙基山梨醣醇酐單硬脂肪酸酯等聚氧伸烷基山梨醣醇酐單脂肪酸酯;聚氧伸乙基丙三醇單月桂酸酯、聚氧伸乙基丙三醇單硬脂肪酸酯、等聚氧伸乙基丙三醇單脂肪酸酯;三羥甲基丙烷單(聚環氧乙烷甲醚)等三羥甲基丙烷單(聚環氧烷烷醚)等。 本發明中,以三羥甲基丙烷單(聚環氧烷烷醚)為佳,特別以如下述式(b)所示之化合物為佳 (上述式中,n1表示10至40之整數)。本發明中,亦可使用商品名「Ymer N120」(日本Perstorp公司製造)等之市售品。 本發明中成分(B)之數量平均分子量,例如以500至5000左右為佳,800至3000左右更佳。數量平均分子量低於500時,其褪色抑制效果會有減低之傾向。另一方面,在數量平均分子量高於5000時,會有水分散安定性降低之傾向。 本發明中之成分(B),以含由:聚醚聚醇、聚酯聚醇、聚碳酸酯聚醇、3元以上之多元醇的聚環氧烷加成物或其末端羥基經封端之衍生物所選擇之1種以上之化合物為佳;特別是藉由於胺甲酸酯系聚合物中導入側鏈型之非離子側鏈(親水基),可更達到增加對毛髮表面之吸著性、褪色抑制效果之點,以含至少3元以上之多元醇的聚環氧烷加成物或其末端羥基經封端之衍生物(特別是如上述式(b)所示之化合物)為佳。 成分(B)中之3元以上多元醇的聚環氧烷加成物或該加成物之末端羥基經封端之衍生物的比例,例如以5至100質量%為佳,10至50質量%更佳,特別以20至40質量%又更佳。 [成分(C):含2個以上羥基之3級胺化合物] 成分(C)係只要含藉由陽離子化所得到之3級胺及2個以上之羥基者即可,其例可例舉如:三乙醇胺、三正丙醇胺、三異丙醇胺等三烷醇胺;N-甲二乙醇胺、N-苯二乙醇胺等N-烴基取代-二烷醇胺等。 本發明中之成分(C),其中以N-烴基取代-N,N-二烷醇胺為佳,特別以N-甲基-N,N-二乙醇胺、N-乙基-N,N-二乙醇胺、N-甲基-N,N-二丙醇胺為佳。 [成分(D):含酯改質胺基之烷氧矽烷] 本發明中之成分(D),係如上述式(d1)、(d2)或(d3)所示。式中,R1、R2,可相同或不同而表示烷基;R3、R4,可相同或不同而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伸烷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伸芳基。R5表示烷基、環烷基、芳基或芳烷基;R6表示氫原子或-COOR6’;R6’表示烷基。又,m為1至3之整數。m為1時,2個R2可相同,亦可不同。m為2以上之整數時,2個以上之R1O-基可相同,亦可不同。 上述式(d1)、(d2)、(d3)中之R1、R2,可相同或不同而表示烷基。前述烷基之例,可例舉如:甲基、乙基、異丙基、丙基、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戊基、異戊基、第二戊基、第三戊基、己基、異己基、第二己基、第三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一碳烷基、十二碳烷基、十三碳烷基、十四碳烷基、十五碳烷基、十六碳烷基、十七碳烷基、十八碳烷基、十九碳烷基、二十碳烷基等。本發明之R1、R2中,烷基以碳數1至6左右之烷基(特別在安全性之點為乙基)為佳。 上述式(d1)、(d2)、(d3)中之R3、R4,可相同亦可不同而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伸烷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伸芳基。前述伸烷基之例,可例舉如:亞甲基、伸乙基、三亞甲基、四亞甲基、五亞甲基、十亞甲基、十四亞甲基等。本發明之R3、R4中之伸烷基,以碳數1至10之伸烷基為佳。前述伸芳基之例,可例舉如:伸苯基、伸萘基、伸蒽基等。本發明之R3、R4中之伸芳基,以碳數6至10之伸芳基為佳。 R3、R4可具有之取代基之例,可例舉如:苯基等芳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等烷基;環己基等環烷基等。又,該取代基,亦可再含其他之取代基(如:烷氧基、芳氧基、環烷氧基、烷氧羰基、芳氧羰基、環烷氧羰基、醯基、胺基等)。 上述式(d1)、(d2)、(d3)中之R5,係表示烷基、環烷基、芳基或芳烷基。前述烷基,可例舉如與上述R1、R2中之烷基之例相同之例。本發明之R5中之烷基,以碳數1至20之烷基為佳。前述環烷基之例,可例舉如:環丙基、環戊基、環己基、環辛基等碳數3至20之單環、多環或縮環之環烷基等。前述芳基之例,可例舉如: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萘基、甲萘基、蔥基、菲基、聯苯基等碳數6至20之芳基等。前述芳烷基之例,可例舉如經前述芳基取代之前述烷基等。 上述式(d1)、(d2)、(d3)中之R6表示氫原子或-COOR6’;R6’表示烷基。R6’中之烷基,可例舉如與上述R1、R2中烷基之例相同之例,其中以碳數1至20之烷基為佳。 如上述式(d1)、(d2)、(d3)所示之含酯改質胺基的烷氧矽烷,為例如:使下述式(d1、2-1) (上述式中,R1、R2、R3、R4、m係與前述式(d1)至(d3)中相同)所示之含1級及2級胺基之烷氧矽化合物、或下述式(d3-1) (上述式中,R1、R2、R3、m係與前述式(d1)至(d3)中相同)所示之含1級胺基的烷氧矽化合物,其中之1級或2級胺基之氮原子,與下述式(1) (上述式中,R5、R6係與前述式(d1)至(d3)相同)所示之不飽和羧酸酯之不飽和鍵結(碳-碳雙鍵),進行麥可加成反應即可合成。前述麥可加成反應,可在溶劑存在下或不存在下進行。反應亦可在加熱及加壓下進行。 如式(d1、2-1)所示含1級及2級胺基的烷氧矽化合物之例,可例舉如:N-β-(胺乙基)-γ-胺丙三甲氧矽烷、N-β-(胺乙基)-γ-胺丙三乙氧矽烷等N-(胺烷基)胺烷基三烷氧矽烷;N-β-(胺乙基)-γ-胺丙甲二甲氧矽烷、N-β-(胺乙基)-γ-胺丙甲二乙氧矽烷等N-(胺烷基)胺烷基烷基二烷氧矽烷等。本發明中,亦可使用商品名「KBE 602」、「KBM 602」、「KBE 603」、「KBM 603」(以上為日本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造)等之市售品。 如式(d3-1)所示之含1級胺基的烷氧矽化合物之例,可例舉如:胺甲三甲氧矽烷、胺甲三乙氧矽烷、2-胺乙三甲氧矽烷、2-胺乙三乙氧矽烷、3-胺丙三甲氧矽烷、3-胺丙三乙氧矽烷、3-胺丙三丙氧矽烷、3-胺丙三異丙氧矽烷、3-胺丙三丁氧矽烷等之胺烷基三烷氧矽烷;2-胺乙甲二甲氧矽烷、2-胺乙甲二乙氧矽烷、3-胺丙甲二丙氧矽烷等之(胺烷基)烷氧矽烷等。本發明中,亦可使用商品名「KBE 902」、「KBM 902」、「KBE 903」、「KBM 903」(以上為日本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造)等之市售品。 如上述式(1)所示之不飽和羧酸酯之例,可例舉如: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異丁酯、丙烯酸環己酯、丙烯酸-2-乙己酯、丙烯酸-3-丁環己酯、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十六碳烷酯、丙烯酸硬脂酯、丙烯酸二十二碳烷酯、丙烯酸環氧丙酯等。本發明中如式(1)所示之不飽和羧酸酯,其中以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2-乙己酯等為佳。 [步驟(1):胺甲酸酯系聚合物之合成] 胺甲酸酯系聚合物,可使上述成分(A)、(B)、(C),依照由聚醇化合物與聚異氰酸酯化合物調製胺甲酸酯系聚合物之一般已知甚至慣用的方法進行反應而合成。在胺甲酸酯系聚合物之合成中,為促進反應亦可再使用聚合觸媒。 前述聚合觸媒,可使用在聚醇化合物與聚異氰酸酯化合物之反應中所使用一般已知甚至慣用之聚合觸媒(硬化觸媒),可例舉如:胺化合物等鹼性化合物。胺化合物等鹼性化合物之例,可例舉如:γ-胺丙三甲氧矽烷、γ-胺丙三乙氧矽烷等胺矽烷類;氯化四甲銨、氯化苄烷銨、等四級銨鹽類;日本三共氣體及化學品公司製造之商品名「DABCO」系列產品及「DABCO BL」系列產品、1,8-二氮雜二環[5.4.0]十一碳-7-烯(DBU)等含複數個氮原子之直鏈或環狀三級胺或四胺銨鹽等。 反應亦可在溶劑中進行。溶劑之例,可例舉如:丙酮、甲基乙酮、甲基異丁酮、N-甲基吡咯烷酮、四氫呋喃、乙酸乙酯等。反應時之氣體氛圍並無特別之限制,可由空氣氛圍、氮氣氛圍、氬氣氛圍等加以選擇。反應溫度,可依照反應成分之種類等適當選擇,例如以20至150℃為佳,20至100℃左右更佳。反應可在常壓下進行,亦可在減壓下或加壓下進行。反應時間,可依照成分之反應性適當選擇,例如以2至20小時為佳,3至10小時左右更佳。 成分(A)、成分(B)、成分(C)之使用量,並無特別之限定而可依照所求之各種物理性質適當調整,例如在成分(A)中以聚異氰酸酯基/成分(B)及成分(C)中之羥基(NCO/OH基)(當量比)為大於1而為1.5以下(大於1而為1.3以下更佳,大於1而為1.2以下又更佳)之範圍為佳。該NCO/OH基之比過大時(如高於1.5(當量比)時),會有分散性減低之傾向。另一方面,該NCO/OH基之比過小時(如在1以下(當量比)時),矽基之導入不足,會有褪色抑制效果減低之傾向。 同時,成分(C)以胺甲酸酯系聚合物中經陽離子化所得之3級胺的含量,以含2至90質量%(2至50質量%更佳,5至20質量%又更佳)之比例為佳。該經陽離子化所得之3級胺的含量高於上述範圍時,會使黏度過高因此有使用不易之傾向。另一方面,該經陽離子化所得之3級胺的含量低於上述範圍時,會有水分散安定性降低之傾向。 胺甲酸酯系聚合物之末端異氰酸酯基含量,以在如0.3至7.0重量%左右為佳。末端異氰酸酯基含量高於7.0重量%時,會有水分散困難之傾向。另一方面,在末端異氰酸酯基含量低於0.3重量%時,會使合成時之黏度過高,因此有合成困難之傾向。 [步驟(2):3級胺部位之4級銨離子化] 將藉由步驟(1)所得到之胺甲酸酯系聚合物中源自成分(C)之3級胺部位加以4級銨離子化(陽離子化),即可合成含4級銨基之胺甲酸酯系聚合物。 使3級胺之氮原子陽離子化之方法,可例舉如:使藉由上述步驟(1)所得到之胺甲酸酯系聚合物與烷基化劑(4級化劑)反應,在源自成分(C)之3級胺部位,導入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等碳數1至20之烷基;乙烯基、異丙烯基、烯丙基、甲基烯丙基(methallyl)、3-丁烯基、2-甲基-1-丁烯基、3-甲基-1-丁烯基、2-甲基-3-丁烯基、3-甲基-3-丁烯基等碳數2至20之烯基;苯甲基、2-苯乙基等碳數7至11之芳烷基等之方法等。 前述烷基化劑(4級化劑)之例,可例舉如:硫酸二甲酯、硫酸二乙酯等硫酸酯;氯化甲烷、溴化甲烷、碘化甲烷、氯化甲苯、溴化甲苯等鹵化物等。 上述烷基化劑之使用量,亦可適當地調整,相對於胺甲酸酯系聚合物中之3級胺部位(3級胺基)1莫耳,例如在30莫耳%以上(50至120莫耳%更佳,80至100莫耳%又更佳)之範圍內。在烷基化劑之使用量高於上述範圍時,會使反應時熱之上昇激烈而有作業性降低之傾向。另一方面,在烷基化劑之使用量低於上述範圍時,會有褪色抑制效果降低之傾向。 上述陽離子化反應亦可在溶劑中進行。溶劑之例,可例舉如:丙酮、甲基乙酮、甲基異丁酮、N-甲基吡咯烷酮、四氫呋喃、乙酸乙酯等。反應時之氣體氛圍並無特別之限制,可由空氣氛圍、氮氣氛圍、氬氣氛圍等之中加以選擇。反應溫度,可依照反應成分之種類等適當選擇,如以0至100℃為佳,20至80℃左右更佳。反應可在常壓下進行,亦可在減壓下或加壓下進行。反應時間,可依照反應速率適當選擇,如以:10分鐘至5小時為佳,30分鐘至3小時左右更佳。 [步驟(3):矽化] 由上述步驟(2)所得到含4級銨基之胺甲酸酯系聚合物的異氰酸酯末端,可藉由上述成分(D)高濃度化,合成含4級銨基之矽化胺甲酸酯系聚合物(矽化反應)。又,步驟(3)之處理亦可在進行上述步驟(2)處理之前進行。在該情形時,可先在上述步驟(1)所得到之胺甲酸酯系聚合物之異氰酸酯末端,藉由加成上述成分(D),合成矽化胺甲酸酯系聚合物,之後,再於步驟(2)中將3級胺部位之氮原子4級銨離子化,即可合成含4級銨基之矽化胺甲酸酯系聚合物。以下,所載係步驟(2)-步驟(3)之方法,步驟(3)-步驟(2)之情形亦相同。 上述矽化反應,可將上述步驟(2)中所得之含4級銨基之胺甲酸酯系聚合物與成分(D)混合,再依照必要藉由加熱進行反應。藉由該矽化反應之進行,即可使前述含4級銨基之胺甲酸酯系聚合物的末端異氰酸酯基經酯改質烷氧矽化,得到含4級銨基之矽化胺甲酸酯系聚合物。在矽化反應時,亦可再依照必要使用聚合觸媒。同時,該反應亦可在溶劑存在下或不存在下進行。 成分(D),係使含4級銨基之矽化胺甲酸酯系聚合物中矽原子的含量為0.05至10質量%(0.05至5質量%更佳,0.05至2質量%又更佳)之比例加成為佳。在該矽之含量高於上述範圍時,會有保存安定性降低之傾向;另一方面,在該矽之含量低於上述範圍時,會有褪色抑制效果減低之傾向。 在矽化反應時氣體並無特別之限制,可由:空氣、氮氣、氬氣等選擇。反應溫度,可依照反應成分之種類等適當選擇,如以20至100℃為佳,40至80℃左右更佳。反應可在常壓下進行,亦可在減壓下或加壓下進行。反應時間,亦可適當選擇,如以:10分鐘至3小時為佳,20分鐘至2小時左右更佳。 [步驟(4):矽氧鏈之加成] 經由上述步驟(1)至(3)所得到之含4級銨基之矽化胺甲酸酯系聚合物,亦可設計使源自上述成分(D)之末端烷氧矽基上,再與具有含水解性矽原子之基之化合物進行反應,在前述含4級銨基之矽化胺甲酸酯系聚合物加成矽氧鏈之步驟(步驟(4))。藉由在含4級銨基之矽化胺甲酸酯系聚合物加成矽氧鏈,對毛髮表面之吸著可更提高,因此褪色抑制效果更為良好。 具有含水解性矽原子之基之化合物,只要為分子中至少具有1個含水解性矽原子之基之化合物即可並無特別之限定。含水解性矽原子之基之例,可例舉如:烷氧矽基、氫矽基、鹵化矽基、(如:氯化矽基、溴化矽基、碘化矽基、氟化矽基等)等水解性矽基等。水解性矽基中,與矽原子鍵結之基或原子(烷氧基、氫原子、鹵素原子等),通常係1個矽原子與1至3個(2或3個更佳)鍵結,可與相同之基(特別是烷氧基)或原子鍵結,亦可與不同之基或原子2種以上組合而鍵結。 本發明中之水解性矽基,以烷氧矽基及氫矽基為佳,特別以烷氧矽基更佳。其烷氧矽基在分子中至少含1個之化合物,特別以如下述式(e1)或(e2) 所示之化合物(E)適於使用。 式(e1)中,R7、R8、R9、R10,為相同或不同而表示氫原子或烷基。M’為1或2。n2為1以上之整數。又,式(e2)中,R11表示(OR7)或R8;R12表示有機基。n3為1以上之整數。R7、R8、m’係與前述相同。 R7、R8、R9、R10中之烷基,可例舉如與上述R1、R2中之烷基之例相同之例,其中以碳數1至10(1至6更佳,特別是1至4又更佳)之烷基為佳。 又,R7、R8之烷基,亦可含取代基。介由該取代基等,R7、R8之烷基亦可與其他烷基(如鍵結在其他矽原子之R7、R8之烷基等)鍵結形成環(芳族環或非芳族環)。此外,R7、R8,亦可分別與鍵結在相同或不同矽原子之R7、R8鍵結。 m’為1或2,以2為佳。又,m’為2時,指R8不存在,而式(e1)中之矽原子係與2個(OR7)基鍵結之意。n2為1以上之整數。前述式(e1)所示之化合物,在n2為1時係為單體之意;在n2為2以上之整數時,係為寡聚物或聚合物等多聚物之意。 前述式(e1)所示之化合物之例,可例舉如:四甲氧矽烷、四乙氧矽烷、四丙氧矽烷、四異丙氧矽烷、四丁氧矽烷等四烷氧矽烷;甲氧三乙氧矽烷等烷氧三烷氧矽烷;二甲氧二乙氧矽烷等二烷氧二烷氧矽烷等單體之化合物;聚四甲氧矽烷、聚四乙氧矽烷、聚四丙氧矽烷、聚四異丙氧矽烷、聚四丁氧矽烷等聚四烷氧矽烷;聚(甲氧乙氧矽烷)等聚(烷氧烷氧矽烷);聚(甲氧矽烷)、聚(丁氧矽烷)等聚(烷氧矽烷);聚(甲氧甲矽烷)、聚(甲氧乙矽烷)、聚(乙氧甲矽烷)等聚(烷氧烷矽烷)等多聚物之化合物等。 前述式(e2)中,R11為OR7或R8;R7、R8、m’,與式(e1)中之R7、R8、m’相同。又,與同一個矽原子鍵結之複數個OR7及R8,可分別為相同或不同。 又,R12之有機基之例如:可具有取代基之烷基、及該取代基之主鏈中具有碳原子以外之原子(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等)的含雜原子之基等,此等可具有取代基之烷基及含雜原子之基,可為1價或多價之任意形態者。R12之有機基之例,可例舉如:乙烯基、氫硫基、以及乙烯基-烷基、乙烯基-(烷基)-芳基、乙烯基-(烷基)-環烷基、(甲基)丙烯醯基、(甲基)丙烯醯氧烷基(乙烯基-羰氧烷基)、(甲基)丙烯醯氧芳基、氫硫基-烷基、氫硫基-(烷基)-芳基、氫硫基-(烷基)-環烷基等。 n3為1以上之整數,較佳為1至4之整數(1或2更佳,特別以1又更佳)。又,在n3為2以上之整數時,係指R12之有機基與2個以上含水解性矽原子之基鍵結之意。 如前述式(e2)所示之化合物中,R12為烷基之化合物之例,可例舉如:甲三甲氧矽烷、乙三甲氧矽烷、甲三乙氧矽烷等烷基三烷氧矽烷、及二甲二甲氧矽烷、二甲二乙氧矽烷、二乙二乙氧矽烷、二異丙二甲氧矽烷、異丙二甲氧甲矽烷、異丙二乙氧甲矽烷等二烷基二烷氧矽烷、及其他之與此等對應之三烷基烷氧矽烷等。 又,R12為具有取代基(如:環氧丙氧基、異氰酸酯基、胺基等)之烷基的化合物,可例舉如與在前述其R12為烷基的化合物中所舉之例所對應之化合物等。 如前述式(e2)所示之化合物中,其R12為乙烯基的化合物之例,可例舉如:乙烯三甲氧矽烷、乙烯三乙氧矽烷等乙烯三烷氧矽烷;乙烯甲二甲氧矽烷、乙烯甲二乙氧矽烷等(乙烯)烷基二烷氧矽烷、及與此等對應之(乙烯)二烷基(單)烷氧矽烷等。 如前述式(e2)所示之化合物中,其R12為(甲基)丙烯醯氧烷基的化合物之例,可例舉如:3-(甲基)丙烯醯氧丙-三甲氧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丙-三乙氧矽烷等(甲基)丙烯醯氧烷基-三烷氧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丙-甲二甲氧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丙-甲二乙氧矽烷等(甲基)丙烯醯氧烷基-烷基二烷氧矽烷、及與此等對應之(甲基)丙烯醯氧烷基-二烷基(單)烷氧矽烷等。 如前述式(e2)所示之化合物中,其R12為氫硫基-烷基的化合物之例,可例舉如:3-氫硫基丙三甲氧矽烷、3-氫硫基丙三乙氧矽烷等氫硫基烷基三烷氧矽烷;3-氫硫基丙甲二丙氧矽烷、3-氫硫基丙甲二異丙氧矽烷等(氫硫基烷基)烷基二烷氧矽烷、及與此等對應之(氫硫基烷基)二烷基(單)烷氧矽烷等。 此類含二烷氧矽基之化合物,其中以使用:二甲二甲氧矽烷、二甲二乙氧矽烷、二甲二丙氧矽烷、二乙二甲氧矽烷、二乙二乙氧矽烷、二乙二丙氧矽烷、異丙二甲氧甲矽烷、異丙二乙氧甲矽烷等之二烷基二烷氧矽烷;乙烯甲二甲氧矽烷、乙烯甲二乙氧矽烷等之(乙烯)烷基二烷氧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丙甲二甲氧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丙甲二乙氧矽烷等之(甲基)丙烯醯氧烷基-烷基二烷氧矽烷等為佳。 又,含三烷氧矽基之化合物,其中以使用:甲三甲氧矽烷、甲三乙氧矽烷、甲三丙氧矽烷、乙三甲氧矽烷、乙三乙氧矽烷、乙三丙氧矽烷、異丙三甲氧矽烷、異丙三乙氧矽烷等烷基三烷氧矽烷;乙烯三甲氧矽烷、乙烯三乙氧矽烷等乙烯三烷氧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丙基-三甲氧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丙基-三乙氧矽烷等(甲基)丙烯醯氧烷基-三烷氧矽烷等為佳。 化合物(E)之使用量,例如相對於含4級銨基之矽化胺甲酸酯系聚合物中之矽基1莫耳,以1至50莫耳(5至40莫耳更佳,5至20莫耳又更佳)之比例使用為佳。化合物(E)之使用量高於上述範圍時,會有保存安定性降低之傾向。 矽氧鏈加成反應時之氣體氛圍並無特別之限制,可由空氣氛圍、氮氣氛圍、氬氣氛圍等之中加以選擇。反應溫度,可依照反應成分之種類等適當選擇,例如以20至100℃為佳,40至80℃左右更佳。反應可在常壓下進行,亦可在減壓下或加壓下進行。反應時間,可適當選擇,例如以:1至20小時為佳,1至5小時左右更佳。 本發明之洗髮精組成物中之(iv)含4級銨基之矽化胺甲酸酯系聚合物的調配量並無特別之限定,惟在考慮其褪色抑制效果時,相對於組成物以0.01至1質量%為佳,0.05至0.6質量%更佳。在前述調配量不足0.01質量%時,會使其褪色抑制效果不足;在超過1質量%時,會使使用後之毛髮粗硬等,減低使用感。 本發明之洗髮精組成物,在上述成分(i)至(iv)之外,亦可在無損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再調配一般化妝品及醫藥品中所使用之其他成分,並依照一般方法製造。 其他成分之例,可例舉如:油分、陽離子性界面活性劑、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粉末成分、保濕劑、天然高分子、合成高分子、紫外線吸收劑、金屬離子螯合劑、pH調整劑、皮膚營養劑、維生素、抗氧化劑、抗氧化助劑、香料、水等。 油分之例,可例舉如:液體油脂、固體油脂、烴油、矽氧油。 液體油脂之例,可例舉如:酪梨油、山茶子油、海龜油、澳洲胡桃油、玉米油、貂油、橄欖油、茶籽油、蛋黃油、芝麻油、杏仁油、小麥胚芽油、山茶花油、蓖麻油、亞麻仁油、紅花籽油、棉籽油、紫蘇子油、大豆油、花生油、茶子油、肉豆蔻油、米糠油、中國桐油、日本桐油、荷荷巴油、胚芽油、三酸甘油酯等。 固體油脂之例,可例舉如:可可脂、椰子油、馬油、氫化椰子油、棕櫚油、牛油、羊油、氫化牛油、棕櫚仁油、豬油、牛骨油、木蠟仁油、氫化油、牛蹄油、木蠟、氫化蓖麻油等。 烴油之例,可例舉如:液體石蠟、天然地蠟、三十碳烷、鮫烷、石蠟、精製地蠟、角鯊烯、凡士林、微晶蠟等。 矽氧油之例,可例舉如:鏈狀聚矽氧烷(如:二甲聚矽氧烷、甲苯聚矽氧烷、二苯聚矽氧烷等);環狀聚矽氧烷(如:八甲環四矽氧烷、十甲環五矽氧烷、十二甲環六矽氧烷等)、形成3次元網狀構造之矽氧樹脂、矽氧橡膠、各種改質聚矽氧烷(胺基改質聚矽氧烷、聚醚改質聚矽氧烷、烷基改質聚矽氧烷、聚醚/烷基共改質聚矽氧烷、氟改質聚矽氧烷、聚氧伸乙基/聚氧伸丙基共聚改質聚矽氧烷、直鏈胺基聚醚改質聚矽氧烷、醯胺烷基改質聚矽氧烷、胺基二醇改質聚矽氧烷、胺基苯基改質聚矽氧烷、甲醇改質聚矽氧烷、聚丙三醇改質聚矽氧烷、聚丙三醇/烷基共改質聚矽氧烷等)、聚二甲基矽氧烷醇(dimethiconol)、丙烯醯基矽氧(acrylic silicone)類等。矽氧油之調配條件,可在組成物中使其溶化、乳化,在藉由乳化操作時,其粒徑亦可與一般洗淨劑組成物之技術者為相同。 陽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之例,可例舉如:烷基三甲銨鹽(如:氯化硬脂三甲銨、氯化月桂三甲銨、氯化二十二碳烷三甲銨等);烷基吡啶鎓鹽(如:氯化十六碳烷吡啶鎓等);氯化二硬脂二甲銨二烷基二甲銨鹽;氯化聚(N,N’-二甲基-3,5-亞甲基哌啶鎓);烷基四級銨鹽;烷基二甲苯甲銨鹽;烷基異喹啉鎓鹽;二烷基嗎啉鎓鹽;POE烷基胺;烷基胺鹽;聚胺脂肪酸衍生物;戊醇脂肪酸衍生物;氯化苄烷銨;氯化苯銨等。 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之例,可例舉如:椰子油脂肪酸單乙醇醯胺、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醯胺、月桂酸異丙醇醯胺、油酸二乙醇醯胺等之脂肪酸烷醇醯胺類;山梨醣醇酐單硬脂肪酸酯、倍半油酸山梨醣醇酐等山梨醣醇酐脂肪酸酯類;月桂酸二乙二醇酯、月桂酸丙二醇酯、單油酸乙二醇酯、二硬脂肪酸乙二醇酯等烷二醇脂肪酸酯類;氫化蓖麻油衍生物、丙三醇烷基醚、POE山梨醣醇酐單油酸酯、單硬脂肪酸聚氧伸乙基山梨醣醇酐等POE山梨醣醇酐脂肪酸酯類;POE-山梨醣醇單月桂酸酯等POE山梨醣醇脂肪酸酯類;POE-丙三醇單異硬脂肪酸酯等POE丙三醇脂肪酸酯類;聚乙二醇單油酸酯、POE二硬脂肪酸酯等POE丙三醇脂肪酸酯類;POE-辛基十二碳烷基醚等POE烷基醚類;POE壬基苯醚等POE烷基苯基醚類;POE/POP烷基醚類;Pullonic型類;POE蓖麻油;POE氫化蓖麻油衍生物;醣酯系、醣醚系、醣醯胺系等醣類;烷基醣苷等。 粉末成分之例,可例舉如:無機粉末(如:滑石粉、高嶺土、雲母、絹雲母(sericite)、白雲母、金雲母、合成雲母、紅雲母、黑雲母、蛭石、碳酸鎂、碳酸鈣、矽酸鋁、矽酸鋇、矽酸鈣、矽酸鎂、矽酸鍶、鎢酸金屬鹽、鎂、氧化矽、沸石、硫酸鋇、燒成硫酸鈣(熟石膏)、磷酸鈣、氟化磷灰石、羥化磷灰石、陶瓷粉、金屬皂(如:肉豆蔻酸鋅、棕櫚酸鈣、硬脂肪酸鋁)、氮化硼等);有機粉末(如:聚醯胺樹脂粉末(尼龍粉末)、聚乙烯粉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粉末、聚苯乙烯粉末、苯乙烯與丙烯酸共聚物樹脂粉末、苯并胍胺樹脂粉末、聚四氟乙烯粉末、纖維素粉末等);無機白色顏料(如:二氧化鈦、氧化鋅等);無機紅色系顏料(如:氧化鐵(鐵丹)、鈦酸鐵等);無機褐色系顏料(如:γ-氧化鐵等);無機黃色系顏料(如:黃氧化鐵、紅土等);無機黑色系顏料(如:黑氧化鐵、低氧化鈦等);無機紫色系顏料(如:芒果紫、鈷紫等);無機綠色系顏料(如:氧化鉻、氫氧化鉻、鈦酸鈷等);無機藍色系顏料(如:紺青、普魯士藍等);珠光顏料(如:塗氧化鈦之雲母、塗氧化鈦之氯氧化鉍、塗氧化鈦之滑石、塗著色氧化鈦之雲母、氯氧化鉍、魚鱗箔等);金屬粉末顏料(如:鋁粉、銅粉等);鋯、鋇或鋁色澱等有機顏料(如:紅色201號、紅色202號、紅色204號、紅色205號、紅色220號、紅色226號、紅色228號、紅色405號、橙色203號、橙色204號、黃色205號、黃色401號、及藍色404號等有機顏料、紅色3號、紅色104號、紅色106號、紅色227號、紅色230號、紅色401號、紅色505號、橙色205號、黃色4號、黃色5號、黃色202號、黃色203號、綠色3號及藍色1號等);天然色素(如:葉綠素、β-胡蘿蔔素等);黏土礦物(膨潤土、鋰蒙脫石、合成鋰皂石(laponite)等)等。 保濕劑之例,可例舉如:聚乙二醇、丙二醇、二丙二醇、異戊二醇、丙三醇、1,3-丁二醇、木醣醇、山梨醣醇、麥芽糖醇、硫酸軟骨素、透明質酸、硫酸唾液酸、卡洛寧酸、去端肽酸膠原蛋白(atelocollagen)、12-羥硬脂肪酸膽固醇酯、乳酸鈉、膽酸鹽、dl-吡咯烷酮羧酸鹽、短鏈可溶性膠原蛋白、二丙三醇(EO)PO加成物、刺梨萃取物、洋蓍草萃取物、草木樨萃取物等。 天然水溶性高分子之例,可例舉如:植物系高分子(如:阿拉伯膠、西黃耆膠、半乳聚醣、關華豆膠、刺槐豆膠(carob gum)、刺梧桐樹膠、鹿角菜膠、羅望子膠、刺槐豆膠(locust bean gum)、果膠、洋菜、桲果籽精(榅桲)、藻膠(海藻萃取多醣)、澱粉(米、玉米、馬鈴薯、小麥)、甘草苷酸);微生物系高分子(如:三仙膠、環糊精、琥珀醯葡聚醣、三聚葡萄糖等);動物系高分子(如:膠原蛋白、酪蛋白、白蛋白、明膠等)等。此外,亦可舉此等之衍生物(POE/POP改質、烷基改質、陽離子化、陰離子化、矽化類)。 半合成之水溶性高分子之例,可例舉如:澱粉系高分子(如:羧甲基澱粉、甲基羥丙基澱粉等);纖維素系高分子(甲基纖維素、乙基纖維素、甲基羥丙基纖維素、羥乙基纖維素、纖維素硫酸鈉、二烷基二甲銨硫酸纖維素、羥丙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鈉、結晶纖維素、纖維素粉末及此等高分子之疏水改質化合物〔如:一部份經硬脂氧基改質〕及此等高分子之陽離子改質化合物等);褐藻酸系高分子(如:褐藻酸鈉、褐藻酸丙二醇酯等);果膠酸鈉等。 合成之水溶性高分子之例,可例舉如:乙烯系高分子(如:聚乙烯醇、聚乙烯甲醚、聚乙烯吡咯烷酮、羧乙烯聚合物等);聚氧伸乙基系高分子(如:聚乙二醇20,000、40,000、60,000之聚氧伸乙基聚氧丙烯共聚物等);聚(鹵化二甲基二烯丙基銨)型陽離子性高分子(如:麥克得100(Merquat 100),美國Merck公司製造);鹵化二甲基二烯丙基銨與丙烯醯胺之共聚物型陽離子性聚合物(如:麥克得550(Merquat 550),美國Merck公司製造);丙烯酸系高分子(如:聚丙烯酸鈉、聚丙烯酸乙酯、聚丙烯醯胺等);聚伸乙二亞胺;陽離子聚合物;矽酸鋁鎂(Veegum);聚季銨鹽-39等。 紫外線吸收劑之例,可例舉如:苯甲酸系紫外線吸收劑(如:對胺苯甲酸(以下簡稱為PABA)、PABA單丙三醇酯、N,N-二丙氧基PABA乙酯、N,N-二乙氧基PABA乙酯、N,N-二甲基PABA乙酯、N,N-二甲基PABA丁酯等);氨茴酸系紫外線吸收劑(如:N-乙醯胺茴酸均薄荷酯等);水楊酸系紫外線吸收劑(如:水楊酸戊酯、水楊酸薄荷酯、水楊酸均薄荷酯、水楊酸辛酯、水楊酸苯酯、水楊酸苯甲酯、對異丙醇苯基水楊酸酯等);肉桂酸系紫外線吸收劑(如:肉桂酸辛酯、乙基-4-異丙肉桂酸酯、甲基-2,5-二異丙肉桂酸酯、乙基-2,4-二異丙肉桂酸酯、甲基-2,4-二異丙肉桂酸酯、丙基-對甲氧肉桂酸酯、異丙基-對甲氧肉桂酸酯、異戊基-對甲氧肉桂酸酯、辛基-對甲氧肉桂酸酯(2-乙基己基-對甲氧肉桂酸酯)、2-乙氧乙基-對甲氧肉桂酸酯、環己基-對甲氧肉桂酸酯、乙基-α-氰基-β-苯基肉桂酸酯、2-乙基己基-α-氰基-β-苯基肉桂酸酯、丙三醇單-2-乙基己醯基-二對甲氧肉桂酸酯等);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如:2,4-二羥二苯甲酮、2,2’-二羥基-4-甲氧二苯甲酮、2,2’-二羥基-4,4’-二甲氧二苯甲酮、2,2’,4,4’-四羥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4’-甲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二苯甲酮-5-磺酸鹽、4-苯二苯甲酮、2-乙基己基-4’-苯-二苯甲酮-2-羧酸酯、2-羥基-4-正辛氧二苯甲酮、4-羥基-3-羧二苯甲酮等);3-(4’-甲基亞苯甲基)-d,l-樟腦、3-亞苯甲基-d,l-樟腦;2-苯-5-甲基苯并唑;2,2’-羥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5’-第三辛苯)苯并三唑;2-(2’-羥基-5’-甲苯)苯并三唑;聯茴香醯甲烷;4-甲氧基-4’-第三丁二苯甲醯甲烷;5-(3,3-二甲基-2-亞降冰片基)-3-戊烷-2-酮等);三系紫外線吸收劑(如:2-4-[(2-羥基-3-十二碳烷氧丙基)氧基]-2-羥苯基)-4,6-雙(2,4-二甲苯)-1,3,5-三、2-4-[(2-羥基-3-十三碳烷氧丙基)氧基]-2-羥苯基)-4,6-雙(2,4-二甲苯)-1,3,5-三等)。 金屬離子螯合劑之例,可例舉如:1-羥乙烷-1,1-二膦酸、1-羥乙烷-1,1-二膦酸四鈉鹽、乙二胺四二酸二鈉、乙二胺四二酸三鈉、乙二胺四二酸四鈉、檸檬酸鈉、聚磷酸鈉、偏磷酸鈉、葡萄糖酸、磷酸、檸檬酸、抗壞血酸、琥珀酸、乙二胺四二酸、乙二胺羥乙基三乙酸三鈉等。 pH調整劑之例,可例舉如:乳酸-乳酸鈉、檸檬酸-檸檬酸鈉、琥珀酸-琥珀酸鈉等緩衝劑等。 維生素類之例,可例舉如:維生素A、B1、B2、B6、C、E及其衍生物、泛酸及其衍生物、生物素等。 抗氧化劑之例,可例舉如:生育醇類、二丁羥甲苯、丁羥苯甲醚、沒食子酸酯類等。 其他可調配之成分之例,可例舉如:防腐劑(對羥苯甲酸乙酯、對羥苯甲酸丁酯、1,2-烷二醇(碳鏈長6至14)及其衍生物、苯氧基乙醇、甲氯化異噻唑啉酮等);消炎劑(如:甘草苷酸衍生物、甘草酸衍生物、水楊酸衍生物、日扁柏醇、氧化鋅、尿囊素等);美白劑(如:虎耳草萃取物、熊果苷等);各種萃取物(如:黃柏、黃連、紫草根、芍藥根、當藥、樺樹、毛花、枇杷葉、胡蘿蔔、蘆薈、大花葵、鳶尾草、葡萄、薏苡仁、絲瓜、百合根、番紅花、川芎、牛樟、小連翹、芒柄花、大蒜、辣椒、陳皮、當歸、海藻等)、賦活劑(如:蜂王漿、感光素、膽固醇衍生物等);血行促進劑(如:壬酸香草醯胺、菸鹼酸苯甲酯、菸鹼酸-β-丁氧乙酯、辣椒鹼、薑油酮、斑蝥酊劑、依克度(icthammol)、單寧酸、α-龍腦、菸鹼酸生育醇酯、肌醇六菸鹼酸酯、環扁桃酯(cyclandelate)、循腦利(cinnarizine)、托拉佐林(tolazoline)、乙醯膽鹼、汎泊密(verapamil)、頭花千金藤素(cepharanthine)、γ-谷維醇等);抗脂漏劑(如:硫磺、二甲基噻蒽(thianthol)等);抗炎劑(如:凝血酸(tranexamic acid)、硫代胺基乙磺酸、過氧化胺基乙磺酸等);芳醇(苯甲醇、苯甲氧乙醇等)等。 本發明之洗髮精組成物在使用於毛髮時,上述含4級銨基之矽化胺甲酸酯系聚合物可快速而強固地在毛髮表面上吸著,因此在以水沖洗時不會洗下。是故,可抑制洗髮時水分滲透至毛髮內部,而抑制自毛髮內部流出的染料,因此可發揮優異之褪色抑制效果。 此外,以特定之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兩性界面活性劑、陽離子性整髮型聚合物併用時,可更促進前述褪色抑制效果,並同時對染色後之毛髮,在沖洗時之柔順及彈性等方面,可賦予良好之使用感。 因此,在每日之洗髮用途,若使用由本發明之洗髮精組成物所構成之洗髮精等,可刻意地抑制染髮之褪色,使染髮維持美麗。此外同時地,可緩和染色造成之粗硬,因此可得到更柔順而彈性之毛髮。 此外,本發明之洗髮精組成物對染髮之褪色抑制效果,可對經染髮處理的毛髮,在施行洗髮等處理之前及之後對毛髮的顏色,使用分光測色計測定,再由其色差(△E)進行評估。即色差(△E)越接近零即其褪色抑制效果越高之意。 在使用本發明中之洗髮精組成物進行洗髮處理(洗淨-沖洗-乾燥重複處理5次)時,洗髮處理前後毛髮之色差(△Es),例如以2.05以下為佳,2.00以下更佳,特別以1.60以下又更佳。在色差超過上述範圍時,褪色抑制效果有難以確實感覺之傾向。 實施例 以下,再以實施例對本發明更具體說明,惟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等實施例。又,以下在未特別限定時,各表示「份」為「質量份」、「%」為「質量%」。 首先,以以下之試驗說明褪色抑制效果及使用感之評估方法。 <褪色抑制效果之評估方法> 1.先以100%白髮之毛束(日本Beaulax公司製造),使用棕色系染髮劑(商品名「Dianist N88」,日本資生堂專業公司製造)進行染色。 2.對經施行染色之毛束(染色毛束),使用分光測色計(商品名「CM-2500d」,日本Konica-Minolta公司製造)測定毛髮顏色(C1)。 3.使用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得之洗髮精(各洗髮精之取樣數為10)對染色毛束實施洗淨處理(洗髮-沖洗-乾燥各重複5次處理)。 4.對洗淨後之染色毛束,使用上述相同之分光測色計測定毛髮顏色,並計算其平均值(C2),求出洗淨處理前後之色差(△Es:C1-C2),再與比較例相較後,依照下述評估基準評估其褪色抑制效果。 評估基準 (各實施例之△Es)-(比較例之△Es)之值為-1以下:◎◎ (各實施例之△Es)-(比較例之△Es)之值高於-1、為-0.5以下:◎ (各實施例之△Es)-(比較例之△Es)之值高於-0.5、為0以下:○ (各實施例之△Es)-(比較例之△Es)之值高於0:× <使用感之評估方法> 對洗淨後之染色毛束,由10名專門之品評員進行官能試驗,與比較例相較沖洗時毛髮之柔順性及彈性並以下述之基準評估。 與比較例相較,回答同等或較佳之品評員為70%以上:◎◎ 與比較例相較,回答同等或較佳之品評員為50%以上未達70%:◎ 與比較例相較,回答同等或較佳之品評員為30%以上未達50%:○ 與比較例相較,回答同等或較佳之品評員未達30%:× 其次,再對以下之試驗中所使用的含4級銨基之矽化胺甲酸酯系聚合物的製造方法加以說明。 含4級銨基之矽化胺甲酸酯系聚合物之調製例1 含酯改質胺基之烷氧矽烷(化合物A)之調製例 相對於221.4份之γ-胺丙基三乙氧矽烷(商品名「KBE903」,日本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造),以240.4份之比例的丙烯酸月桂酯混合,並於50℃下反應7日,即可得到含酯改質胺基之烷氧矽烷(化合物A)。 製造例1 先在附有氮氣導入管、溫度計、冷凝器及攪拌裝置之4口蒸餾瓶中,調配50份之聚四亞甲醚二醇(數量平均分子量:1944.5,商品名「PTMG2000」,日本三菱化學公司製造)、25份如下述式(2)所示之三羥甲基丙烷單(聚氧伸乙基甲醚)(數量平均分子量:1089.3,商品名「Ymer N120」,日本Perstorp公司製造)、25份之N-甲基-N,N-二乙醇胺(MDA)、60.4份之異佛酮二異氰酸酯、及50份之甲基乙酮(MEK),作為觸媒之0.1份之1,8-二氮雜二環[5.4.0]十一碳-7-烯(DBU)調配,再於80至85℃之溫度、氮氣氛圍下進行反應5小時,即可得到包含含3級胺之胺甲酸酯系聚合物的反應混合物。 之後再於該包含胺甲酸酯系聚合物之反應混合物中加入150份之甲基乙酮(MEK)並使其冷卻至50℃,再加入25.2份作為4級化劑之硫酸二甲酯,並於50至60℃下經過30分鐘至1小時進行3級胺部位之4級銨離子化反應,即可製造含4級銨基之矽化胺甲酸酯系聚合物。 之後於該含4級銨基之矽化胺甲酸酯系聚合物之反應混合物中,調配9.9份於調製例1中所得到之化合物A並混合後,再於65至75℃之溫度、氮氣氛圍下進行反應1小時,即可得到包含含4級銨基之矽化胺甲酸酯系聚合物之反應混合物(1)。 其次,使反應混合物(1)冷卻至40℃後,在拘限漩渦攪拌下,加入1000份之脫離子水。之後,於減壓、45至50℃蒸餾去除溶劑即可得到水性分散液(1)。 對以下述表1及2所示配方製造之各洗髮精組成物,進行上述之評估(褪色抑制效果及使用感)。其結果如表1及2所示。又,各評估中與實施例之比較,係使用比較例1-1作為基準。 (製造方法) 在精製水中加入丙二醇及陽離子化纖維素,經過充分攪拌使其溶解後,再將其餘成分依序加入即可得到洗髮精組成物。 表1及2中,比較例1-2之褪色抑制效果,較比較例1-1高,因此顯示藉由調配含4級銨基之胺甲酸酯系聚合物,可提高褪色抑制效果。 此外,亦可確定調配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之胺基乙磺酸衍生物型界面活性劑(椰子油脂肪酸甲酯胺基乙磺酸鈉)、及烷基醯胺甜菜鹼型界面活性劑(椰子油脂肪酸醯胺丙基甜菜鹼)兩者之實施例1-1至1-8,與洗淨劑使用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之烷基醚硫酸酯鹽(POE(2)月桂基醚硫酸鈉)的比較例1-1、1-2、調配胺基乙磺酸衍生物型界面活性劑及POE(2)月桂基醚硫酸鈉之比較例1-3、調配烷基醯胺甜菜鹼型兩性界面活性劑及POE(2)月桂基醚硫酸鈉之比較例1-4相比較,沖洗時之柔順性及彈性方面更佳。 胺基乙磺酸衍生物型界面活性劑為20質量%之實施例1-7中,亦可確定前述效果充分,調配3至12質量%之胺基乙磺酸衍生物型界面活性劑調配的實施例1-1至1-4中,其褪色抑制效果及使用感特別可顯著地改善。又,再經過更詳細地檢討,可確定胺基乙磺酸衍生物型界面活性劑之調配效果,自調配1質量%起即可充分確認。 相對於實施例1-2,1-6的結果所示,將調配之烷基醯胺甜菜鹼型兩性界面活性劑增加時仍可維持其良好的效果,再考慮與實施例1-1相對之1-8的結果時,烷基醯胺甜菜鹼型兩性界面活性劑之調配量,至20質量%左右為止仍適宜。又,經過更詳細之檢討,可確定烷基醯胺甜菜鹼型兩性界面活性劑之調配效果,自調配1質量%起即已充分。 因此,本發明中,與含4級銨基之矽化胺甲酸酯系聚合物併用,以調配胺基乙磺酸衍生物型界面活性劑作為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及烷基醯胺甜菜鹼型界面活性劑作為兩性界面活性劑為佳,胺基乙磺酸衍生物型界面活性劑之調配量,以1至20質量%為佳,3至12質量%更佳。同時,烷基醯胺甜菜鹼型界面活性劑以1至20質量%為佳。 又,依下述表3及4所示之配方製造之各洗髮精組成物,進行上述評估(使用感)。其結果如表3及4所示。又,各評估中與實施例之比較,係使用比較例2-1作為基準。 (製造方法) 在精製水中加入陽離子性整髮型聚合物,經過充分之攪拌溶解後,再將其餘之成分依序加入即可得到洗髮精組成物。 如表3及4所示,其陽離子性整髮型聚合物係使用具MAPTAC構造之氯化三甲胺丙基丙烯醯胺/二甲基丙烯醯胺共聚物、或丙烯酸/丙烯酸甲酯/氯化甲基丙烯醯胺丙基三甲銨共聚物、或該兩者之實施例,與該聚合物係使用陽離子化關華豆膠之比較例2-1比較,均顯示有良好之使用感。 又,由實施例中之比較,在使用任何陽離子性整髮型聚合物時,均可確定調配量過高時會有使用感減低之傾向,在表3之結果中特別以調配0.02至1質量%為佳,更詳細地檢討之結果,調配0.01至2質量%時,即可充分地提高其使用感。 因此,本發明中,陽離子性整髮型聚合物,以使用具MAPTAC構造之陽離子性聚合物為佳,其調配量以0.01至2質量%為佳,0.02至1質量%更佳。 對依下述表5所示之配方製造之各洗髮精組成物,進行上述評估(褪色抑制效果及使用感)。其結果如表5所示。又,各評估中與實施例之比較,係使用比較例3-1作為基準。 (製造方法) 在精製水中加入陽離子性整髮型聚合物,經過充分之攪拌溶解後,再將其餘之成分依序加入即可得到洗髮精組成物。 如表5所示,與並未調配含4級銨基之矽化胺甲酸酯系聚合物之比較例3-1比較,調配0.01至1質量%之該聚合物的實施例,不只褪色抑制效果,其使用感亦可提高。特別,含4級銨基之胺甲酸酯系聚合物的調配量為0.05至0.6質量%時,其褪色抑制效果及使用感均可顯著提高。 另一方面,在含4級銨基之胺甲酸酯系聚合物以1.1質量%調配之比較例3-2方面,其褪色抑制效果雖可提高,惟可確定使用感幾乎未能改善。 因此,本發明中之含4級銨基之胺甲酸酯系聚合物之調配量,以0.01至1質量%為佳,0.05至0.6質量%更佳。
权利要求:
Claims (4) [1] 一種洗髮精組成物,其特徵為含有(i)屬於胺基乙磺酸衍生物型界面活性劑之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ii)屬於烷基醯胺甜菜鹼型界面活性劑之兩性界面活性劑、(iii)陽離子性整髮型聚合物、及(iv)0.01至1質量%之含4級銨基之矽化胺甲酸酯系聚合物。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洗髮精組成物,其中,(iii)陽離子性整髮型聚合物係包含由氯化三甲胺丙基丙烯醯胺/二甲丙烯醯胺共聚物、及丙烯酸/丙烯酸甲酯/氯化甲基丙烯醯胺丙基三甲銨共聚物所選擇之1種以上者。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洗髮精組成物,其中,(i)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之調配量為1至20質量%,且(ii)兩性界面活性劑之調配量為1至20質量%。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洗髮精組成物,其中,(iii)陽離子性整髮型聚合物之調配量為0.01至2質量%。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558420B|2016-11-21|洗髮精組成物 EP2678376B1|2015-04-01|Neuartige polysiloxane mit betaingruppen, deren herstellung und verwendung CN102065833B|2013-06-19|洗发香波制剂 CN104411289B|2017-12-26|用于表面活性剂体系的烷基糖苷基胶束增稠剂 US8790627B2|2014-07-29|Personal care composition additive for application on keratin substrates to provide long lasting benefits JP3985900B2|2007-10-03|両親媒性カチオン性の会合性ポリマー、その製造方法、増粘剤としての用途及びそれを含有する組成物 WO2007135771A1|2007-11-29|ポリエーテル変性オルガノポリシロキサン、ジオルガノポリシロキサン・ポリエーテルブロックコポリマー、それ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化粧料 US20030166822A1|2003-09-04|Amphiphilic cationic associative polymers, preparation process, use as thickeners and composition comprising them MX2007004904A|2009-02-16|Composicion de lavado de materias queratinicas y procedimiento de tratamiento cosmetico que emplea la composicion. US10617617B1|2020-04-14|Polycarboxylic acid compounds for the treatment of fibrious amino acid based substrates, especially hair JP2012057110A|2012-03-22|第4級アンモニウム基含有シリル化ウレタン系ポリマ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70004873A|2017-01-11|오르가노폴리실록산, 및 모발 화장료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JP5529375B2|2014-06-25|水系と洗剤に溶解でき、油中水型エマルジョンを形成可能なピロリドンカルボキシル修飾ポリシロキサン類 JP6106492B2|2017-03-29|整髪用化粧料 TW201302234A|2013-01-16|潤髮乳 US11090255B2|2021-08-17|Use of polycarboxylic acid compounds for the treatment of fibrious amino acid based substrates, especially hair US20050169872A1|2005-08-04|Cosmetic compositions, process for its preparation CN109923141B|2021-10-29|包含聚氨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的个人护理组合物 JP2012167055A|2012-09-06|毛髪化粧料 JP2020164474A|2020-10-08|染色された毛髪の褪色抑制剤及びこれを含有する毛髪洗浄料 KR101577786B1|2015-12-15|자기 유화형 실리콘 화합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591009B1|2016-02-02|자기 유화형 실리콘 화합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KR20140027279A|2014-03-06| TWI558420B|2016-11-21| CN103702656B|2015-09-30| WO2012161214A1|2012-11-29| JPWO2012161214A1|2014-07-31| KR101959582B1|2019-03-18| JP5323282B2|2013-10-23| US20140086864A1|2014-03-27| CN103702656A|2014-04-02|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US5225112A|1989-09-05|1993-07-06|Shiseido Company, Ltd.|Shampoo composition| JP2813208B2|1989-09-05|1998-10-22|株式会社資生堂|シャンプー組成物| JP2003176214A|2001-12-12|2003-06-24|Arimino Kagaku Kk|毛髪化粧料組成物| JP2004315369A|2003-04-11|2004-11-11|Seiwa Kasei:Kk|毛髪処理剤| JP2004359575A|2003-06-03|2004-12-24|Nikko Chemical Co Ltd|ヘアカラー用後処理剤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て染色した毛髪を後処理する方法| WO2006073174A1|2005-01-07|2006-07-13|Shiseido Co., Ltd.|毛髪化粧料| JP2006282565A|2005-03-31|2006-10-19|Kose Corp|シャンプー組成物| JP2007254294A|2006-03-20|2007-10-04|Shiseido Co Ltd|毛髪洗浄料| JP5632586B2|2009-04-06|2014-11-26|株式会社 資生堂|毛髪化粧料| JP2012057110A|2010-09-11|2012-03-22|Konishi Co Ltd|第4級アンモニウム基含有シリル化ウレタン系ポリマ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US20140335032A1|2013-05-10|2014-11-13|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Consumer Products Comprising Silane-Modified Oils| US9107839B1|2014-05-08|2015-08-18|Gwendolyn J. Williams|Hair care composition| JP2016088910A|2014-11-08|2016-05-23|日油株式会社|ヘアシャンプー組成物| US10487294B2|2015-03-02|2019-11-26|Conopco, Inc.|Compositions with reduced dye-transfer properties| CN107405537B|2015-03-02|2020-01-03|荷兰联合利华有限公司|从发酵液分离鼠李糖脂的方法| JP6620623B2|2015-03-31|2019-12-18|日油株式会社|毛髪洗浄剤組成物| JP6666684B2|2015-10-20|2020-03-18|ロート製薬株式会社|毛髪洗浄組成物、褪色抑制剤、及びそれらを用いた毛髪の褪色を抑制する方法| JP6638542B2|2016-04-25|2020-01-29|日油株式会社|ヘアシャンプー組成物| US20210069079A1|2017-08-25|2021-03-11|Conopco, Inc., D/B/A Unilever|Personal cleansing composition| BR112020003402A2|2017-08-25|2020-08-25|Unilever Nv|composição de limpeza pessoal e método para ajustar a viscosidade de uma composição| AU2018332820A1|2017-09-13|2020-03-12|Living Proof, Inc.|Color protectant compositions| WO2019055440A1|2017-09-13|2019-03-21|Living Proof, Inc.|LONG-TERM COSMETIC COMPOSITIONS| CN111686067B|2020-07-24|2021-04-09|广东博禧高新科技有限公司|一种去屑滋润洗发露及其制备方法|
法律状态:
2021-08-21|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JP2011116992||2011-05-25||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